
家住上海的王女士连月来屡屡接到“010”开头的电话,自己和家人在北京既没亲戚也没客户,却仿佛永远不能阻止这京沪间的“骚扰”,恼怒之余,不得不向晨报求助。
投诉:买手机后电话不断
去年底,王女士通过央视购物网购得一款“金立”手机,由北京发货到上海。产品质量没有问题,随之而来的“售后服务”却成了王女士夫妇俩的心病。
王女士向记者抱怨说,手机买来后,家里就不断接到来自北京的“咨询”及“推销”电话,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十几次,每个电话都能清楚报出她的个人信息。推销的产品既有保健品、化妆品、电子商品等,还有优惠券赠送,甚至是中奖信息。有的还打着央视购物网的名义,假装调查产品使用情况,几句话后又开始推销。
王女士表示,这些来电号码回打过去一个都无法接通。现在看见来电是“010”开头的号码,她只能置之不理。
商家:资料是离职员工外泄
自己的信息怎会被人摸得一清二楚?王女士第一怀疑的就是网站。网站工作人员给她的答复让人心惊——这是由于该网站的一名员工离职时,带走了一部分的客户资料,造成了信息外泄。
昨天,记者打通了央视购物网的售后服务电话。工号163销售代表告诉记者,早前的确出现过部分顾客信息资料外泄的事情,给顾客造成了麻烦,也给诈骗行为钻了空子,网站已就相关情况报警,对此向顾客表示抱歉。同时,网站也提醒消费者,央视购物网仅以统一的010-59801234这个号码与顾客沟通,其它号码概不为网站所有。
律师:私人信息应立法保护
上海中村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晶告诉记者,目前,由于个人信息资料的定义尚不明确,因此难以对商家或个人泄露他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法律上的规范,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有了空子可钻。
另一方面,如果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商家或个人泄露,即使消费者发现了,往往会因为举证不足,难以证明确实是对方泄露了他们的信息,从而使得消费者处于完全弱势的地位。蔡晶告诉记者,法律界一直在呼吁对私人信息的保护进行明确的立法,在举证上采取责任倒置,即必须由商家来证明自己对客户信息资料的保密措施是完善完备的,没有被轻易地泄露出去,这样才能最大化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