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仅几年,“苹果”在中国便由小众之物演变为年轻人的爱宠,它是玩伴、话题、圈子、标签,是20多年前便于中国发轫的电子消费文化的极致体现。从70后到90后,以“苹果”为代表的电子消费品打造了一代代中国年轻人的青春岁月,他们通过“苹果”们来实现自我、表达自我,行走于不同于前辈的成长空间,但与此相伴,在电子消费成为年轻人成长轨迹的同时,他们的思想与情感似乎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。
2010年11月的第一个周末,上海陆家嘴苹果店。北京某书店老板韩子文开始了他第四次为苹果而排队的历程:“你知道苹果粉丝都有一种集邮的心理么?你懂么,集邮?我就差陆家嘴这一家没来了。”
这次排队的目标,是一台苹果新品电脑。前三次排队,分别是为迎接北京三里屯店开业、iPad与iPhone4的大陆首发。其中,为了成为购买中国大陆行货iPad第一人,韩子文提前了58个小时站到苹果店门前,从而一举成为网络上毁誉各半的“排队帝”。
“我觉得他这样很不理智”,一位名叫李竞择的大学生评论这位太过高调的陌生人,而李的网友魏布斯则不以为意。早在韩子文排队买iPad之前,李竞择和魏布斯便已经通过海外代购得到了iPad且已用得纯熟。
魏布斯接到漂洋过海辗转到达的iPad包裹,是在美国发售两个星期后。他一个人在家,激动得拿着da0围着包裹团团转,“从哪里拆呢,是不是要录像啊?”
韩子文、魏布斯与李竞择,都是一个具体数量不明且仍在不断膨胀的群体——“果粉”(苹果粉丝)中的一员。这个完全不能用性别、年龄、职业等外部特征概括的人群,唯一的共同点在于,对他们来说,那个被咬了一口、闪着银色光芒的苹果,便是时尚、炫酷与畅达的当代互联生活的绝佳代言。
(早9:00-晚10:00)